7月3日,山西省安監(jiān)等部門組成事故調(diào)查組,將就中儲棉山西侯馬代儲庫火災原因、損失情況等展開調(diào)查。7月1日18時許,中儲棉山西侯馬代儲庫發(fā)生火災,過火面積約1.05萬平方米,未造成人員傷亡。(7月4日《人民日報》)
看到這條新聞后,你有什么感受?不用說肯定和我一樣臉上寫滿了不解與憤怒,因為在此之前的5月31日,黑龍江省大慶市林甸縣中儲糧直屬庫發(fā)生火災,78個露天儲糧囤、4.7萬噸糧食過火,明火暗火整整燒了二十多個小時,直接損失近億元。
離這個慘痛的事故僅僅個把月,中儲棉山西侯馬代儲庫又傳來噩耗,2萬噸棉花悉數(shù)被燒,損失那個慘重,誰聽到了這件事都會傷心難受。災難過后,人們最先詰問的就是事故原因,大慶中儲糧火災原因早已查明,是由于金屬配電箱因短路打火而引發(fā)火災。這次總不會又是這個原因吧,于是“雷公”成了肇事元兇——大火是由雷雨天的“雷擊”導致。
要說咱中國人就是聰明,每次只要發(fā)生重大事故,總能找到“替死鬼”,只要能開脫責任,任何理由都能編造出來。只是這兩次似乎都與天災掛不上鉤、挨不著邊,配電箱短路,顯然屬于平時疏于巡查維修,而雷擊的理由更是站不住腳,試問棉褲本身屬于重點防護區(qū)域,避雷設施必須完好無損,容不得有半點閃失,可雷公為何不去其他地方肇事,偏偏向你們“發(fā)火”呢?顯然,這兩起特大火災都與人禍有直接關系。
中儲糧、中儲棉都是極為重要的民生基礎設施,事關眾多老百姓的生活保障與生活質(zhì)量,作為管理人員必須恪盡職守,守土有責,不能有一點點疏忽大意??墒?,某些單位、某些管理人員習慣了亡羊補牢,習慣了在僥幸中過日子,凡事得過且過,敷衍了事,暴露出管理上的短板,某些制度形同擺設。
按理說,經(jīng)歷了中儲糧大火之后,中儲棉應該吸取類似教訓,舉一反三,徹查事故隱患。可是事故該來的還是來了,如果這次依然不疼不癢地處理,依然走過場似地開個事故分析會,象征性地問責一些事故責任人,只怕類似火災還會發(fā)生,我們不禁要問:中儲糧、中儲棉都發(fā)生過火災了,下一個會是誰呢?(李忠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