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加快用地預審,保障項目用地 六大交通項目拿到用地“準生證”
開版的話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伴隨我省新一輪機構改革大潮,四川省國土資源廳成為歷史,新組建的四川省自然資源廳揚帆起航。從“國土”到“自然”,新的機構被賦予了新的使命:統(tǒng)一行使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統(tǒng)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tài)保護修復職責,對自然資源開發(fā)利用和保護進行監(jiān)管,建立空間規(guī)劃體系并監(jiān)督實施統(tǒng)一調查和確權登記等。自然資源管理工作責任重大,既關涉國家發(fā)展大計,也關乎民生福祉,是建設四川生態(tài)文明、實現(xiàn)永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新的一年,經濟觀察之《自然生態(tài)》將每月與您見面,帶您一同走進美麗自然、生態(tài)自然。
1月15日,記者從省自然資源廳獲悉,我省成自宜高鐵(成都至自貢段)、漢中-巴中-南充鐵路、宜賓至威信高速公路、成資渝高速公路、遂德高速(德陽中江至遂寧段)、成綿高速公路擴容工程等六大交通建設項目用地已經通過自然資源部預審,順利拿下用地“準生證”。
用地預審是指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在建設項目審批、核準、備案階段,依法對建設項目涉及的土地利用事項進行的審查。只有通過預審,拿到“準生證”,項目才能立項實施。
“要保證項目按期立項開工,就必須縮短我們的預審時間。”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以來,我省進一步簡化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審查內容,加快預審進程。以成自宜高鐵(成都至自貢段)為例,從接到完整材料到完成廳級初審工作并轉報自然資源部,用時大大縮短。
2018年以來,我省共有58個能源、交通、水利等國家或省級重大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獲批,批復用地總面積超過15萬畝,其中自然資源部預審項目15個,用地面積近12萬畝。
今年,我省將繼續(xù)大力保障重大基礎設施用地,進一步改革完善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程序,對于全省重點項目和省級重點推進項目開辟綠色通道,重點保障紫光成都集成電路基地、綿陽京東方第6代生產線、四川水電外送第四回特高壓通道等重大基礎設施和重點民生項目用地需求。(記者 寇敏芳)
(責任編輯 姜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