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自偷自偷手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视频,免费国产午夜视频,亚洲国产欧美日本精品

  • <s id="4u6jw"></s>
    
      • 掃一掃上新西部網(wǎng)
      • 不良信息舉報窗口
      您的位置:
      當前位置: 首頁 >> 本刊動態(tài) >> 正文
      八路軍抗日出征記
      2015-09-17 08:48:07 來源:新西部雜志

      從云陽到莊里,再到芝川,七十八年前的那個八月,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主力從延安南下關(guān)中,摘下八角帽,接受改編,成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八年抗戰(zhàn),八路軍浴血奮戰(zhàn),英勇抗敵,就連蔣介石也不得不承認八路軍“殲寇如麻,足證官兵用命,深堪嘉慰”。

      位于云陽鎮(zhèn)三岔路口上的紅軍在云陽改編東征紀念碑

      七十八年前,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瘋狂侵略,中共領(lǐng)導(dǎo)人主動向國民政府請纓殺敵:“紅軍將士,愿在委員長領(lǐng)導(dǎo)之下,為國效命,以達保土衛(wèi)國之目的?!彪S后,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主力接受改編,成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2015年8月6日,雨后的西安顯得異??釤帷1究浾唑?qū)車往返680余公里,以兩天時間,從涇陽縣云陽鎮(zhèn)、富平縣莊里鎮(zhèn),到韓城市芝川鎮(zhèn),尋訪當年八路軍東渡黃河出師抗日的足跡。

      云陽鎮(zhèn)——改編出征

      云陽鎮(zhèn)位于陜西省咸陽市涇陽縣城東北約10公里處,距西安60余公里。它北依嵯峨山,東鄰三原,與西北的淳化縣僅一山之隔,歷史上這里是通往陜北的重要交通樞紐。

      1937年8月25日,中國工農(nóng)紅軍在云陽受命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動員紅軍戰(zhàn)士脫下八角帽,換上八路軍的服裝,并在此召開了誓師大會。在此后的一個月里,八路軍將士陸續(xù)從涇陽、富平等地出發(fā),前往韓城黃河岸邊的芝川鎮(zhèn)古渡口,從那里東渡黃河奔赴抗日第一線。

      據(jù)相關(guān)資料記載: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fā)后,中共中央接受了張學(xué)良、楊虎城兩位國民黨將軍的請求,命令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主力于1936年底開始,陸續(xù)進駐渭北地區(qū)。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fā)。翌日,中共中央即向全國發(fā)出抗日通電:“全國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zhàn),才是我們的出路!我們要求立刻給進攻的日軍以堅決的反攻,并立刻準備應(yīng)付新的大事變?!焙粲跞袊嗣瘛⒄蛙婈爤F結(jié)起來,筑成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本的侵略。

      同日,毛澤東、朱德、彭德懷、賀龍、林彪、劉伯承、徐向前等紅軍將領(lǐng)聯(lián)名致電蔣介石,要求實行全國總動員,收復(fù)失地,堅決抗戰(zhàn)。

      7月9日,中國工農(nóng)紅軍通電全國,“當華北危急存亡之緊要關(guān)頭,敬敢吁請我國民政府迅調(diào)大軍增援河北,勿使忠勇之二十九軍陷于孤軍抗戰(zhàn),紅軍愿即改名為國民革命軍,并請授命為抗日前驅(qū),與日寇決一死戰(zhàn)?!?/p>

      7月14日,中共中央軍委命令紅軍做好開赴前線的戰(zhàn)斗準備。

      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國民黨提出以團結(jié)抗戰(zhàn)、實行民主政治為主旨的《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表示在共同抗日的基礎(chǔ)上,愿意把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并派出由周恩來等組成的代表團到廬山同蔣介石協(xié)談,力促國共合作,一致抗日,復(fù)我河山,保我民族,保我國家。

      8月13日,日軍攻打上海,國民黨當局的統(tǒng)治中心南京受到直接威脅,蔣介石被迫于8月22日宣布將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fā)布命令,將紅軍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后于9月12日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改為八路軍總指揮部,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葉劍英任參謀長,左權(quán)任副參謀長,任弼時任政治部主任,鄧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

      改編后的八路軍下轄三個師,林彪任第一一五師師長;賀龍任第一二〇師師長;劉伯承任第一二九師師長。全軍共計45000人。

      是年八月底,八路軍總部,以及八路軍第一一五師、一二〇師、一二九師分別在涇陽縣的云陽鎮(zhèn)、橋底鎮(zhèn)和富平縣的莊里鎮(zhèn)舉行抗日誓師大會,以壯聲威。

      駐扎在云陽鎮(zhèn)的八路軍一一五師,與八路軍總部的誓師大會在當時的大操場舉行,大會由時任政治部副主任的鄧小平主持。誓師大會上,朱德總指揮作了關(guān)于紅軍改編和開赴抗日前線的動員講話,并帶領(lǐng)所有將士一句句復(fù)誦《八路軍出師抗日誓詞》:

      “日本帝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死敵。他要亡我國家,滅我種族,殺害我們父母兄弟,奸淫我們母妻姊妹,燒我們的莊稼房屋,毀我們的耕具牲口。為了民族,為了國家,為了同胞,為了子孫,我們只有抗戰(zhàn)到底!我們是工農(nóng)出身,不侵犯群眾一針一線,替民眾謀福利,對友軍要親愛,對革命要忠實。如果侵犯民族利益,愿受革命紀律的制裁,同志的指責(zé)!謹此宣誓!”

      雖然昔日的誓師大會操場已無處尋覓,但站在云陽鎮(zhèn)的街道上,閉眼靜聽,似乎還能聽見將士們激昂的誓言,腦海里仍能浮現(xiàn)出千軍萬馬奔赴抗戰(zhàn)一線時的壯觀場面——我輩皆黃帝子孫,華族渭裔,生當其時,身負干戈,不能驅(qū)逐日寇出中國,何以為人?我們誓率全體紅軍,聯(lián)合友軍,即日開赴前線,與日寇決一死戰(zhàn)!復(fù)我河山,保我民族,保我國家,誓我天職?。ㄖ斓抡Z)

      在云陽鎮(zhèn)的一條主街道上,一家名為“霞飛鞋服廣場”中央的藍色小鐵皮門內(nèi),便是當年云陽鎮(zhèn)“紅軍前敵總部暨八路軍總部舊址”所在地—文家大院。據(jù)說,2007年時在此門口樹有一塊“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但不知何故后來被移到了鎮(zhèn)政府的門口。

      文家大院現(xiàn)在的主人叫文中民,今年60歲,是當?shù)氐牧x務(wù)“文物管理員”。據(jù)文中民介紹,當年的文家大院和毛家大院(毛家大院今天已經(jīng)被拆)被用于“紅軍前敵總部暨八路軍總部”時,文家人都在西安做生意,他的祖輩們早年先后離世,而他以下的輩分對那段歷史實在不很清楚。但他記得1986年前后,朱德的夫人康克清以及薄一波等人來文家大院瞻仰時曾回憶,說至今留存在院子里的那口馬槽,是當年給首長們的馬匹喂食的。住在文家的朱總與賀龍、彭德懷吃了飯后,常坐在院中那個壓面的碾盤上吸煙交談。

      文中民還打開久封的一院房間,指著里面的一架木床和板柜說:這張床是當年胡喬木睡過的,板柜則是當年用于放置中央文件的文件柜。

      莊里鎮(zhèn)——雨中換裝

      1937年9月2日,八路軍第一二〇師在富平縣莊里鎮(zhèn)永安村西南一塊被稱作葫蘆包原的地方舉行誓師大會。八路軍總指揮朱德代表中共中央和八路軍總部,在大會上宣布了改編命令,并號召全體將士英勇作戰(zhàn),為抗日救國的神圣事業(yè)英勇奮斗:到敵人后方去,把人民群眾組織起來,武裝起來,開展游擊戰(zhàn)爭,堅持持久戰(zhàn),誓把日本強盜趕出中國去。

      在《八路軍將士出征歌》的嘹亮歌聲中,9月3日,一二〇師從富平縣莊里鎮(zhèn)出發(fā),日夜兼程,沿著第一一五師行軍路線東渡黃河,集結(jié)于晉西北的神池、八角堡地區(qū),投身于抗日烽火之中。

      全國動刀兵,一齊來出征,

      你看那紅旗飄揚多威風(fēng),

      這支隊伍哪里來,西北陜甘寧。

      軍民要齊心,救國打先鋒,

      這一個口號全國都響應(yīng),

      今番渡過黃河來,誓死殺敵人。

      名將帶雄兵,威武世無倫,

      百姓們歡迎咱們八路軍,

      百戰(zhàn)百勝天下?lián)P,殺敵膽氣宏。

      打敗鬼子兵,一直下關(guān)東,

      城頭上站著兩位大將軍,

      威風(fēng)凜凜是哪個,朱德毛澤東。

      9月6日清晨,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在橋底鎮(zhèn)的一片田野上召開抗日誓師大會。用桌椅板凳木椽搭起了簡易檢閱臺,全師萬余人列隊注視著檢閱臺,師部把號兵集合起來,組成了臨時軍樂隊。此時濃云密布,零星的小雨淅淅瀝瀝地下起來。

      正當大會開始時,大雨傾盆而下,但臺上臺下的官兵秩序井然,冒雨誓師。近萬人的隊伍,分列在檢閱臺的四周,呈放射狀般綿延數(shù)里。

      誓師大會由陳賡主持,師長劉伯承在嘹亮的軍號聲中檢閱了部隊并講話:“我們共產(chǎn)黨人要把祖國和人民的利益看成最高利益?,F(xiàn)在大敵當前,國家、民族危在旦夕,我們要把斗爭的矛頭指向日本帝國主義。為了抗日救國,挽救國家、民族的危亡,我們要把階級的仇恨埋在心里,和國民黨合作抗日,從今天起,我們就是國民革命軍第一二九師?!保ㄕ浴秳⒉谢貞涗洝罚?/p>

      在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要求全體將士將八角五星帽換成青天白日帽徽、脫下紅軍軍裝穿上國民革命軍灰色布軍裝時,許多戰(zhàn)士一時想不通,甚至有人落淚痛哭。朱德、彭德懷等首長耐心向戰(zhàn)士們闡述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團結(jié)抗日的意義,說明改編后人民軍隊的性質(zhì)和宗旨將永遠不會改變,并大會小會做政治思想工作,消除了廣大將士的思想顧慮。

      換裝前,劉伯承師長指著一頂綴著青天白日帽徽的軍帽說:“這頂軍帽上的帽徽是白的,可我們的心永遠是紅的。同志們!為了救中國,暫時和紅軍帽告別吧!”隨后他發(fā)出換帽命令,全師同志依依不舍地摘下紅五星軍帽,小心翼翼地揣進懷里。緊接著舉行了授旗和宣誓儀式。全體指戰(zhàn)員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慷慨激昂的口號聲與雨聲回蕩在這片紅色熱土之上。將士們?nèi)呵榧ぐ?,誓言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去。

      誓師后第二天,在秋雨綿綿中,一二九師整裝出發(fā),浩浩蕩蕩地沿涇陽、澄城、合陽一路向東,在韓城芝川鎮(zhèn)渡口東渡黃河,踏上了抗日之路。

      此時的晉北大同、察南蔚縣已經(jīng)失守在日軍的鐵蹄之下,日軍以鉗形之狀夾擊山西,逼近朔縣、靈丘長城一線。八路軍一一五師、一二九師沉著東進,在山西前線積極配合友軍作戰(zhàn)的同時,相繼執(zhí)行戰(zhàn)略部署,在11月太原失守前后,一一五師已依托五臺山和呂梁山建立了晉東北和晉西南的戰(zhàn)略支點;一二〇師在晉西北也確立了戰(zhàn)略支點;一二九師則依托太行山建立起晉東南戰(zhàn)略支點,自此八路軍在山西開創(chuàng)了華北敵后游擊戰(zhàn),為建立抗日根據(jù)地,創(chuàng)建了堅實的戰(zhàn)略陣地。

      事實上,國民革命軍第一一五師作為八路軍出師抗日的先遣隊,早在改編前夕即于8月22日由陜西三原縣出發(fā),經(jīng)韓城芝川鎮(zhèn)古渡口東渡黃河,迎著日寇的槍炮挺進山西,9月25日取得了抗戰(zhàn)史上著名的平型關(guān)大捷,一舉打破了日軍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鼓舞了中國軍民的抗戰(zhàn)斗志。

      蔣介石在致朱德、彭德懷的賀電中說:“25日一戰(zhàn),殲寇如麻,足證官兵用命,深堪嘉慰?!?/p>

      第一二〇師出征山西,即取得了雁門關(guān)伏擊戰(zhàn)的勝利。

      9月下旬,第一二九師也從富平縣莊里鎮(zhèn)出征,取得了夜襲陽明堡機場,炸毀敵機24架等一系列輝煌的戰(zhàn)果。

      記者在富平縣莊里鎮(zhèn)永安村一個俗稱葫蘆包原的荒地中,尋找到兩塊紀念碑,石碑四周是一人多高待熟的玉米。其中一塊2米高的石碑為1987年9月2日為紀念抗日誓師大會五十周年,由富平縣政府所立的“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一二零師——抗日誓師大會紀念”碑;在碑身的側(cè)后方,另立有一塊略小的“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兩塊碑碑文因風(fēng)吹雨淋,原先的漆色已經(jīng)剝落殆盡,使得石碑與碑文一色,辨識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芝川鎮(zhèn)——東渡抗日

      韓城芝川鎮(zhèn),位于陜西境內(nèi)的黃河西岸,距西安市220余公里。由蕭克將軍1995年題寫的“八路軍東渡黃河出師抗日紀念碑”,就坐落于八路軍東渡遺址旁的鳳凰臺上。

      紀念碑是中國少年先鋒隊全國工作委員會在韓城市的配合下,于1995年豎立的。來自全國的少先隊員代表把精心采集的井岡山紅壤、盧溝橋石子、太行山石條、寶塔山下的延河水奠基在紀念碑下。紀念碑背靠梁山,東望黃河,與司馬遷祠為鄰。

      紀念碑由三柱擎天般的桅桿主體組成,它們分別代表著由中央工農(nóng)紅軍改編的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一一五師、一二〇師和一二九師;碑身中央是一面以紅色瓷磚鑲嵌的黨旗,下部是八個船型般的基座,寓意著揚帆東渡的八路軍和艱辛的八年抗戰(zhàn)。在碑身機翼般的兩側(cè),分別鐫刻著1937和1945的字樣。整座紀念碑雄偉莊嚴,傲然挺立,正面向東,俯瞰著腳下的黃河,與一河之隔的山西遙遙相望。記者看到,在紀念碑的中央石刻軍帽上,鮮紅的五星帽徽分外醒目。

      據(jù)相關(guān)資料顯示:1937年9月底至10月初,由工農(nóng)紅軍改編的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分兩批從陜西的腹地出師東進,先后取道韓城芝川鎮(zhèn)渡口東渡黃河,奔赴華北抗日前線。

      在稍前的8月下旬,中國共產(chǎn)黨在陜北的洛川召開會議,頒布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lǐng)》,并決定將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與國民黨合作抗日。

      在此期間,為了切實做好國共兩黨合作,解決好東渡中的實際問題,同仇敵愾一致抗日,東渡前夕,中共陜西省委特派員趙伯平向韓城縣委通報大軍東渡情況,要求縣委配合做好迎接和支援八路軍順利東渡的準備工作。

      國民黨陜西省政府命令地方政府切實負責(zé)八路軍渡河的各項事宜。中共韓城縣委配合國民黨縣政府按期籌集了100多只大、小木船,并派共產(chǎn)黨員、水手徐岱云負責(zé)調(diào)動船工工作。大部隊在抵達韓城前,所有船只已集結(jié)完畢,隨時可以東渡山西。

      8月下旬,一一五師率先從三原縣進發(fā),30日進入韓城宿營一晚,31日從芝川鎮(zhèn)東渡山西,奔赴抗日第一線。

      9月6日,一二〇師從富平縣莊里鎮(zhèn)出發(fā),沿途受到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9月8日全師到達韓城,11日順利渡過黃河。

      9月5日,八路軍總部由朱德率領(lǐng),從涇陽縣云陽鎮(zhèn)出發(fā),于9月14日抵達韓城。沿途看見各村貼滿了歡迎八路軍的標語—“歡迎救國救民的紅軍”、“歡迎抗日紅軍”、“紅軍是抗日先鋒隊”、“紅軍是人民的軍隊”等標語。(當時群眾并不知道紅軍已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八路軍進入韓城后,總部設(shè)在芝川鎮(zhèn)的“同春園”商號樓上,總部成員記錄在案的有任弼時、左權(quán)、鄧小平、黃克誠、傅鐘、陸定一、劉曉等。大部隊分別駐扎在大朋村、三甲村、城南村、城北村、馬陵莊、東范家莊和西范家莊,以及合陽縣的同蹄村、臨河村、王家洼一帶數(shù)十個村鎮(zhèn)。

      9月15日,朱德、任弼時、左權(quán)、鄧小平等同乘一條木船,安全渡過數(shù)公里寬的黃河,到達黃河?xùn)|岸。

      10月初,一二九師從富平縣莊里鎮(zhèn)出發(fā),進入韓城。但因國民黨部分反動分子的破壞,致使渡河受到阻撓,后經(jīng)劉伯承、陳賡及省委和縣委同志的共同努力,幾日后,一二九師方得以順利渡河。

      2006年6月16日,中共韓城市委在“八路軍東渡黃河出師抗日紀念碑”處舉行儀式,將鳳凰臺“八路軍東渡黃河出師抗日紀念碑”確立為“共產(chǎn)黨員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該地亦成為全國青少年進行愛國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此后的每年八九月間,社會各界都要在此舉辦隆重的紀念活動,以此激勵后人,不忘歷史。

      八路軍東渡抗日的輝煌功績,將永遠銘刻在中國抗日戰(zhàn)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歷史豐碑上。

      讀取內(nèi)容中,請等待...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12377
      手機舉報APP下載
      陜西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029-85260304
      陜西省社會科學(xué)院擁有新西部網(wǎng)所有版權(quán) 備案號:陜ICP備06011504號-3 技術(shù)支持:錦華科技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