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自偷自偷手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视频,免费国产午夜视频,亚洲国产欧美日本精品

  • <s id="4u6jw"></s>
    
      • 掃一掃上新西部網(wǎng)
      • 不良信息舉報窗口
      您的位置:
      當前位置: 首頁 >> 本刊動態(tài) >> 正文
      傳承優(yōu)秀家訓文化是黨員干部的必修課
      2017-03-23 07:18:39 來源:新西部雜志

      (中共渭南市臨渭區(qū)委黨校 陜西渭南 714000)

      【摘 要】文章闡述了我國優(yōu)秀家訓文化,論述了領(lǐng)導干部傳承優(yōu)秀家訓文化樹立良好家風的必要性,探討新時期黨員干部尤其是黨員領(lǐng)導干部如何傳承優(yōu)秀家訓的做法:正家風首先要注重“修己身”;正家風其次要塑造“賢配偶”;正家風更要念好“育子經(jīng)”;正家風還要管好“身邊人”。

      【關(guān)鍵詞】優(yōu)秀家訓文化;樹立良好家風;黨員干部;時代課題

      家風,又叫門風,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傳的道德準則、處事方法和精神風貌,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nèi)核,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千百年來,家風家訓作為傳承中華文明的微觀載體,以一種無言的教育,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影響著人們的心靈。家風建設(shè)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中的重要一環(huán)。它不僅關(guān)聯(lián)著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而且直接關(guān)系到黨風廉政建設(shè),關(guān)系到政風民風的淳化。傳承優(yōu)秀家訓文化,樹立良好家風是新時期黨員干部尤其是黨員領(lǐng)導干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必修課。

      一、傳統(tǒng)家訓文化的關(guān)注點及新啟迪

      在中國歷史上,家訓文化內(nèi)涵十分豐富,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等諸多家訓著作、大量家訓語錄,蘊藏著豐富的真理和智慧,對新形勢下黨員領(lǐng)導干部修身正己、為官做人、教育子女等也有新啟迪。

      1、傳統(tǒng)家訓文化注重品行端正,忠義傳家

      周氏家訓云:“唯我周公后,濂溪百世孫。殷勤遵圣訓,篤信守賢文。禮樂千秋仰,圖書萬古存,居身恭儉證,處事厚謙溫。報國忠廉潔,傳家孝義存” 說的就是重品行,內(nèi)修正氣挺脊梁;抗金名將岳飛從小受到良好家教,母親曾在他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個大字,所以當高宗提出要在杭州為他修建豪宅,他卻說:“北虜未滅,臣何以家為?”正是這種敢擔當,忠于職守不懈怠的優(yōu)秀品質(zhì),成就了岳飛的千古美名。

      2.傳統(tǒng)家訓文化注重耕讀結(jié)合,弘揚門風

      著名的朱子治家格言“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nèi)外整潔; 既昏便息,關(guān)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眰鬟f的就是以勤儉治家的優(yōu)良門風。而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到:“無非學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則倡導的是以學興家的好家風。曾國藩告誡后人“家儉則興,人勤能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币笃湟詢€持家,傳承節(jié)儉本色。

      3、傳統(tǒng)家訓文化注重明禮知恥,禮讓做人

      在《論語》中孔子幾次強調(diào)“不知禮,無以立”?!抖Y記?曲禮》說:“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是故圣人作,為禮以教人,知自別于禽獸?!闭J為人與動物的區(qū)分不是語言的有無,而是是否有禮。明禮知恥,身正向好 ,就成為傳承后世的優(yōu)良家風。這也就有了晚清重臣曾國藩的治家格言:“居家四敗曰:子弟嬌怠者敗,婦女奢淫者敗,兄弟不和者敗,侮師慢客者敗。一家能勤能敬,雖亂世亦有興旺氣象;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智風味?!?/p>

      4、傳統(tǒng)家訓文化注重謙虛謹慎,戒驕戒躁

      作為我國家訓里最早的誡子文章,周公的《誡伯禽》講到:“君子力如牛,不與牛爭力;走如馬,不與馬爭走;智如士, 不與士爭智?!闭f的是為人要低調(diào)謙遜。

      西漢著名學者劉向在兒子初登仕途時,便及時寫下了《戒子歆書》:“告歆無忽:若未有異德,蒙恩甚厚,將何以報?”“今若年少,得黃門侍郎,要顯處也。新拜皆謝,貴人叩頭,謹戰(zhàn)戰(zhàn)栗栗,乃可必免?!备嬲]兒子做事要謹小慎微。

      唐代詩人羅隱有兩句著名的詩句“國計已推肝膽許,家財不為子孫謀”,推崇的是光明磊落的為官之道。清代名臣林則徐留給后輩的家訓名聯(lián):“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么?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益增其過?!眲t啟示我們教育子女要專注務(wù)實。

      二、黨員干部要傳承優(yōu)秀家訓文化,樹立良好家風

      近年來,涉及“家庭式”腐敗的案件不斷被查處,“貪腐父子兵”,“弄錢夫妻店”,“斂財總動員”,無不昭示著不正家風所帶來的嚴重后果。2015年春節(jié)團拜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做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重要指示,黨中央更把“廉潔齊家,自覺帶頭樹立良好家風”寫入《中國共產(chǎn)黨廉潔自律準則》。

      1、正家風首先要注重“修己身”

      古人曾說,“自責之外,無勝人之術(shù);自強之外,無上人之術(shù)”,“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清晰表明了嚴格要求自己對立人成事的重要意義。劉少奇同志在《論共產(chǎn)黨員的修養(yǎng)》中指出,一個具有高尚思想品德修養(yǎng)的共產(chǎn)黨員,“即使在他個人獨立工作,無人監(jiān)督,有做各種壞事的可能的時候,也能夠‘慎獨’,不做任何壞事?!秉h員干部只有注重“修己身”,才談得上正家風。

      2、正家風其次要塑造“賢配偶”

      《顏氏家訓》中有兩句話:禁童子之暴道,則師友之誡,不如傅婢之指揮,止凡人之斗閱,則堯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誨諭。意思是禁止小孩的胡鬧嬉笑,師友的訓誡還不如阿姨的指揮;阻止俗人的打架爭吵,圣人的教導還不如妻子的勸解。俗語又云:妻賢夫禍少??梢娖拮优渑紝彝サ挠绊懥?。梳理很多落馬官員,發(fā)現(xiàn)其配偶“功不可沒”。這就說明了,領(lǐng)導干部守規(guī)矩,“身邊人”的監(jiān)督作用不可缺,“枕邊風”不可少。面臨“四大考驗”、身處“四種危險”, 家庭成為領(lǐng)導干部拒腐防變的一道重要防線,不僅領(lǐng)導干部本人要身正品端,還要教育家屬頭腦清醒,做知廉、倡廉、守廉的“賢配偶”。

      3、正家風更要念好“育子經(jīng)”

      好家風首先要確定好家規(guī)。不可“恣其所欲,宜誡翻獎,應(yīng)呵反笑,至有識知,謂法當爾。”如果對子女任意放縱,不加管制,該訓誡時反而夸獎,該責罵時反而歡笑,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認為這些道理本來就是這樣。好家風更要持之以恒?!案缸又畤?,不可以狎”。如果心情好家風是和風細雨,心情不好家風是狂風暴雨,家風就一直東倒西歪,讓人無所適從。好家風還要從小樹立?!膀溌蚜?,方復制之,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長,終為敗德?!钡津湴恋÷呀?jīng)成為習慣時,才開始去制止,那鞭打也樹立不起威嚴,憤怒也只會徒增怨恨,最后成為品德敗壞的人。

      4、正家風還要管好“身邊人”

      廉潔的“身邊人”,是抵御腐敗的一道有力屏障;貪婪的“身邊人”,則是滋生腐敗的一副“催化劑”?,F(xiàn)實生活中,有些不法分子為了拉攏腐蝕領(lǐng)導干部不擇手段,在領(lǐng)導面前行不通就采取“曲線救國”,通過家屬子女搞突破,先把領(lǐng)導干部的配偶、子女拉下水,進而一步步地把領(lǐng)導干部拉上賊船。有的不法分子通過領(lǐng)導干部的秘書、司機等工作人員,施以小恩小惠,他們不走“正門”走“旁門”,進 不了“大門”進“小門”,不走“前門”走“后門”,千方百計找機會打開“腐 蝕之門”。因此,黨員領(lǐng)導干部一定要善聽逆耳之言,善察異常之舉,該嚴管的嚴管,需避嫌的避嫌。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眰骷矣?、重家風,是黨員干部興家立業(yè)之本。身為黨員干部必須成為道德榜樣和良好家風的建立者、守護者。新時期,黨員干部特別是領(lǐng)導干部,在傳承優(yōu)良家訓文化中筑牢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在正家風、齊家規(guī)中砥礪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負,在履行家庭義務(wù)中知曉責重山岳、公而忘私的大義,正是家風傳承中所蘊藏的時代課題。

      【參考文獻】

      蔣家東.強化自律之基 做政治上的明白人[J].決策探索(下半月),2016(08) 。

      【作者簡介】

      陳新利(1976-),女,漢族,陜西渭南人,中共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qū)委黨校講師,主要從事黨建教學與研究。

      (責任編輯 馬穎超)

      讀取內(nèi)容中,請等待...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12377
      手機舉報APP下載
      陜西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029-85260304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擁有新西部網(wǎng)所有版權(quán) 備案號:陜ICP備06011504號-3 技術(shù)支持:錦華科技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