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古為邊陲要塞,現(xiàn)在的居民多是東部移民或民族融合的后代。雖然是由先祖遷徙至此,但是陜北人以其對祖輩先賢的敬仰和對家族血脈文化的堅守,一直在傳承和弘揚屬于自己的精神符號。家規(guī)家訓,教導后人何為禮義廉恥,也指引他們如何為人處世。今天,我們就來講述這些或普通、或輝煌的陜北家族,與其家訓如何世代相守相傳的故事。
米脂馬氏:重視教育、革新開明的光裕堂
米脂縣有三大聞名全國的地主莊園:姜氏莊園、常氏莊園和馬氏莊園,其中馬氏莊園是全國最大的窯洞莊園,也是中共“十二月會議”舊址所在地、中共中央轉戰(zhàn)陜北取得光輝勝利的標志地。
位于楊家溝的馬氏家族是陜北非常有名望的家族,馬嘉樂創(chuàng)立的馬光裕堂是楊家溝馬氏地主集團的象征與代表,土改時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擁有72戶地主的大型地主集團。1942年中共中央米脂縣楊家溝調查中指出“楊家溝是全國罕見的一個地主經(jīng)濟集中的村莊”、“陜甘寧邊區(qū)的楊家溝,以有馬光裕堂而聞名陜北”。
馬氏家族以農為本,農商并舉,耕讀傳家,創(chuàng)造了全國罕見的地主經(jīng)濟文化、窯洞建筑文化和教育人才文化,其重視教育、革新開明的家訓家風對族人影響頗深。
“開明進步辦學堂,英才輩出洋財主”,這是陜北民眾對楊家溝馬氏家族深刻的文化印象。早在康熙年間,馬家就創(chuàng)辦家塾,延請西席教子學文,參加科舉求取功名。道光年間,馬家創(chuàng)辦了三所私塾,之后創(chuàng)辦了楊家溝私立小學名曰“講堂”,民國四年改為民辦扶風小學校,馬氏家族創(chuàng)辦了國民教育體制的完全小學。
楊家溝扶風小學,是馬氏家族的人才搖籃,使得馬氏子嗣歷代都是濟濟人杰。據(jù)上世紀九十年代不完全統(tǒng)計,馬氏家族,僅馬光裕堂一支,在科技、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有突出成就者47人,廳局級以上43人,大專以上學歷400余人。胡耀邦同志擔任陜西省委書記時在榆林的一次干部會上說:“楊家溝馬家為新舊社會培養(yǎng)了不少人才。”
馬氏族人家風的傳承,集中體現(xiàn)在馬氏子嗣的特殊貢獻上。馬氏莊園中最為有名的,就是由馬醒民設計營造的、革新了的窯洞建筑典范——新院?!靶略骸弊铛r明的特色就是西式、日式與中式三種建筑藝術的融合,是東方與西方建筑藝術,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文化元素相融合的典范。
馬醒民大號祝平,上海同濟大學工科畢業(yè),留學日本學習土木工程。由侯繼堯、王軍合著的《中國窯洞》中對“新院”做了專題論述:“馬祝平可謂我國最早的窯洞革新家,在窯洞建筑設計手法與藝術風格上卓有創(chuàng)造,不僅單體建筑,就連通達‘新院’的道路環(huán)境設計也頗具匠心。”
“新院”在災荒之年興建,馬醒民以工代賑,歷時十年,緩解了周邊許多貧民的生活困難。毛主席、黨中央到達楊家溝后,他將耗盡畢生心血、東西合璧的“新院”和老院一起捐贈給了黨中央。
馬醒民身上體現(xiàn)出的馬氏開明家風不止于此。馬醒民是一位愛黨愛國、參政議政,影響廣泛而深遠的開明人士。1941年,我黨進一步擴大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陜甘寧邊區(qū)普遍建立“三三制”政權,馬醒民作為中間人士代表,于8月被選為陜甘寧邊區(qū)參議會參議員。同年冬,李鼎銘在陜甘寧邊區(qū)第二屆參議會發(fā)言前征求共同與會的馬醒民的意見。馬醒民建議他增加“精兵簡政”的內容,李鼎銘先生采納了這一建議并在大會上提出提案,得到了毛澤東和黨中央的高度贊賞,12月中共中央將“精兵簡政”列為我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十大政策之一。
“新院”的營造贈予,以及馬醒民愛黨愛國參政議政的特殊功勛,是馬氏家族“重視教育、革新開明”的歷史見證。
榆陽呂氏:飲水思源、懷恩報本的呂二師后人
在榆林市的老城區(qū),有一條巷子非常有名,巷口牌坊上是毛澤東親自題寫的“榆林呂二師下巷”,這條巷子便是榆陽呂氏家族的老宅所在地。
沿著巷子往里走不遠,就是呂二師下巷四號院。只見門前左右聳立三斗旗桿、雙斗旗桿各一對,大門上懸掛的木匾上寫著“榜眼及第”四個大字,大門兩側是由康熙皇帝給榆陽呂氏口撰的楹聯(lián)“明至清十三代家無白丁,文共武子孫曾世受皇恩”。呂二師巷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了榆林市老城區(qū)的一處文化旅游景點。
明朝時期,呂氏先祖奉命駐守榆陽邊陲而定居榆林,清代雍正年間,呂傑中武進士榜眼及第,乾隆年間呂氏門中又出武魁呂調陽。有資料說,這個巷子內住有呂氏兄弟二人,進學任師,于是就有了“呂二師巷”的巷名。
翻開《榆陽呂氏族譜》,近現(xiàn)代呂氏族人英才輩出,涌現(xiàn)出許多有建樹的人:呂喜文1985年獲國家體委新中國體育開拓榮譽章;呂智民1991年被評為全國職業(yè)技術教育先進工作者;呂向榮1997年獲林業(yè)部先進工作者;呂漢文1999年獲“獻給共和國創(chuàng)立者”勛章;呂欣2005年獲國家計生委榮譽證。
呂氏后人呂軍告訴記者,呂氏家族之所以能成為世代書香的名門望族,“耕讀傳家、知足常樂、能忍自安”的遺訓和“挑戰(zhàn)自我、見賢思齊、光耀門庭、報效國家”的家訓對每一個人的鞭策和感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編輯 王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