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自偷自偷手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视频,免费国产午夜视频,亚洲国产欧美日本精品

  • <s id="4u6jw"></s>
    
      • 掃一掃上新西部網(wǎng)
      • 不良信息舉報窗口
      您的位置:
      當前位置: 首頁 >> 調查筆記 >> 正文
      延安過大年
      2024-02-10 08:00:00 來源:《新西部》2024年第1期

      金延安過大年活動

      黃土風情韻味淳厚的延安,在春節(jié)期間尤為喜慶熱鬧。據(jù)79歲的傳承人曹英回憶,在她姥姥很小的時候,過大年就很隆重、很紅火,很講究了。隨著平安盛世的到來,延安年俗愈來愈受到當?shù)匕傩蘸褪忻竦暮駩?,每年春?jié),唱民歌、鬧秧歌、轉九曲,觀看熱鬧的民俗演出才能過足“年癮”。

      過年是人們享受勞動成果、慶賀豐收的日子,是積攢力量、期盼來年人丁興旺、五谷豐登的日子。臘月里置年貨、做年食、祭灶神、掛紅燈、寫對聯(lián)、貼窗花、籌劃練秧歌,年三十吃年夜團圓飯、守歲迎新年之后的正月里,延安人便開始了過大年活動。

      圖片

      寶塔山下唱民歌

      正月初二到十五是拜年的時間。在延安還有個特殊的形式,村村組織秧歌隊,謁廟、敬神,祈禱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之后,挨門逐戶拜年,俗稱“沿門子”。

      從1982年開始,由各行各業(yè)組織的以“元宵節(jié)秧歌展演”為核心的“延安過大年”活動從未間斷過,已經(jīng)成為延安人春節(jié)期間必不可少的一道豐盛的精神大餐,成為延安獨有的重大文化品牌活動,曾獲文化部群星獎項目獎,被列為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

      這促使延安的秧歌保留了更多形式,比如鐵鞭舞起源于戰(zhàn)國時期魏國軍隊“將士舞”,集中國武術、民間舞蹈,陜北秧歌等為一體,既有粗狂豪放的大動作,又有輕柔慢步的小步舞,表現(xiàn)軍隊將士出征應戰(zhàn),英勇殺敵、凱旋而歸的場景,氣勢宏大,觀賞性強。

      正月十五“鬧元宵”是“過大年”中最盛大、最熱烈的民俗活動,這一天,延安從村到市,處處載歌載舞、彩燈高掛、歡聲笑語。村里數(shù)百人、鄉(xiāng)里數(shù)千人、縣里數(shù)萬人、市里數(shù)百萬人,都要大“鬧秧歌”;各個廟宇前香火不斷,各個“九曲陣”中人頭攢動。

      圖片

      陜北大秧歌

      圖片

      安塞老年腰鼓隊

      圖片

      老酒鹽菜代言人(攝影丨魏宗平)

      圖片

      元宵節(jié)秧歌展演

      圖片

      宜川集義鎮(zhèn)抱泉村元宵節(jié)秧歌表演(攝影丨魏宗平)

      轉九曲又稱轉燈,是流傳于黃河流域的一種民俗文化活動。九曲,又叫九曲黃河陣,是我國古代作戰(zhàn)的一種陣法。在延安榆林一帶,民間歡度春節(jié)的時候,照此陣法布置華燈,讓人們在九曲燈火中轉悠徜徉,祈福避災。

      圖片

      金延安轉九曲

      圖片

      新春花燈會

      除此之外,數(shù)以百種表達延安人歡樂之情的非遺絕活才藝盡數(shù)登場,如跑旱船、蓮花燈、鬧社火、腰鼓、胸鼓、蹩鼓、扇鼓、戰(zhàn)鼓、嗩吶、民歌、道情、說書、霸王鞭、跑竹馬等等;各種慶祝、祭祀活動接連不斷,趕廟會、花燈會等數(shù)十種傳統(tǒng)文化活動豐富活躍。延安年俗的存在是活態(tài)民俗的延續(xù),是研究陜北民間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在歷史、文化、藝術、經(jīng)濟方面都有著十分珍貴的價值。如今的延安過大年,已成為陜西省重大品牌文化活動,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十分深遠的影響力,是延安對外宣傳的一張響亮的城市名片。

      作者簡介

      吳雪艷 延安市陜北文化生態(tài)保護實驗區(qū)管理中心(延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主任

      責任編輯:王順利/《新西部》雜志·新西部網(wǎng)










      讀取內容中,請等待...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12377
      手機舉報APP下載
      陜西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029-85260304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擁有新西部網(wǎng)所有版權 備案號:陜ICP備06011504號-3 技術支持:錦華科技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