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自偷自偷手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视频,免费国产午夜视频,亚洲国产欧美日本精品

  • <s id="4u6jw"></s>
    
      • 掃一掃上新西部網
      • 不良信息舉報窗口
      您的位置: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習中國 >> 正文
      《習近平時代》選載(22)改革是軍隊無法回避的大考
      2016-06-12 14:28:52 來源:學習時報

      不過這座“火焰山”,會錯過一個時代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軍隊一直在改革。特別是在戰(zhàn)爭年代,在這支軍隊還十分弱小之時,改革直接關系生死,因此動力更強大、步伐更堅決。

      比如剛剛建軍的1927年,秋收起義失敗后,5000多人的部隊只剩不到1000人,“就像抓在手里的一把豆子,手一松就會散掉”。毛澤東主持的“三灣改編”,將中共組織嵌入連隊,建立軍隊民主制度,使珍貴的種子得以保留,漸漸萌芽長大。

      除了因自身的歷史際遇而重視改革,這支軍隊也特別關注近代以來中國持續(xù)挨打的慘痛教訓,將之歸因于錯失軍事變革的寶貴機遇。這一點在最近兩年被反復討論。

      比如,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上將分析說,在近現代歷史上,舊中國軍隊曾頻繁改革,但總是走不出因利益而腐朽衰亡的宿命?!爸袊婈犆媾R的最大挑戰(zhàn)往往不是欠缺能力去追逐外部世界洶涌澎湃的變革潮流,而是朽腐的速度遠超過變革創(chuàng)新的成果。近代西方軍隊勝負決戰(zhàn)在戰(zhàn)場,舊中國軍隊尚未走向戰(zhàn)場就已死亡?!?/p>

      面對由西方人發(fā)起的近代軍事改革,當年的中國人背負著某種精神包袱?!坝晌鞣饺耸紫劝l(fā)展起來的近代軍事體系代表著戰(zhàn)爭暴力的空前發(fā)展,它與中國人素來所具有的軍事文化觀念存在相當大的差距。中國人無法在短時間內順利調整自己的軍事文化心態(tài)?!?/p>

      應該說,這種精神包袱的消化時間相當漫長。在擺脫了全域戰(zhàn)爭的壓力之后,在封閉的國際環(huán)境和體制機制下,解放軍遲滯了改革的腳步。

      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總結說,改革開放之前,解放軍的變革多是裝備層面上的。而三次發(fā)展思路和建軍模式的重大轉變,都發(fā)生在1978年之后。

      第一次是1985年鄧小平領導的百萬裁軍,解放軍改變了過去依靠人數優(yōu)勢、進行大規(guī)模地面作戰(zhàn)的思路,開始走上精兵之路。

      第二次是從1991年海灣戰(zhàn)爭到1999年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被炸。軍隊建設思路的調整就是“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zhàn)爭”。

      第三次就是中共十八大之后由習近平主導的這次軍隊改革。這次改革借鑒了外軍改革轉型的經驗,目標是擺脫技術和體制上的劣勢,建設符合國情、軍情的現代軍事力量體系。

      劉亞洲撰文稱,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在經歷了大力發(fā)展武器裝備的初始期后,正在進入攻堅期。他說,戰(zhàn)爭是流血的政治,軍事改革也是“流血”的政治。

      習近平將這次改革的艱險比喻為過“火焰山”。他曾多次明言,改革的對象就是那些長期積累的深層次問題——領導管理體制不夠科學,聯合作戰(zhàn)指揮體制不夠健全,力量結構不夠合理,政策制度改革相對滯后?!安桓母锸谴虿涣苏?、打不了勝仗的”。

      曾經將解放軍員額由600多萬減少到300多萬的鄧小平說,精簡整編,要搞革命,改良根本行不通。

      習近平同樣要發(fā)起一場革命。他重申了鄧小平的名言“解放思想”?!安荒苌碜舆M了二十一世紀,思想還停留在二十世紀”。他認為,目前正是一個難得的機會窗口,機遇稍縱即逝,抓住了就能乘勢而上,抓不住就可能錯過整整一個時代。

      于是,在中共歷史上第一次,國防和軍隊改革作為單獨的一部分被寫入中共中央全會的決定。

      而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都屬于保障改革、消弭阻力的頂層設計。

      這次改革被視為歷次軍隊改革中最深刻、利益調整最大的一次。中國軍隊在過去十余年間,致力于從機械化、半機械化轉向機械化、信息化復合發(fā)展,并最終轉變到信息化戰(zhàn)爭條件下的軍隊體制。因此,這次改革是一種根本性的重塑,所有舉措都指向中國軍隊的“痛點”。

      金一南分析說,這次改革遵循“一切以聽黨指揮、能打勝仗為目標,以戰(zhàn)斗力為根本標準”,而不是注重部門間利益與關系的平衡。這必然會觸及軍隊一些人、一些團體的實際利益,但必須下定決心進行下去。

      改革的重點方向之一,是軍隊體制編制調整?,F行體制編制“頭重尾巴長”,機關龐大、不能高效合成,基層作戰(zhàn)單位較弱、新型作戰(zhàn)力量比例不高,非戰(zhàn)斗機構人員偏多。

      體制編制調整的核心是,大規(guī)模地面戰(zhàn)爭背景下形成的陸戰(zhàn)型、近戰(zhàn)型、國土防御型軍事力量,如何迅速變身,實現2015年5月末發(fā)布的第九部國防白皮書提出的軍事斗爭準備基點:“打贏信息化局部戰(zhàn)爭”。

      建立聯合作戰(zhàn)指揮體制是眾望所歸。美、俄等國軍隊都在弱化各軍兵種的縱向指揮關系,強化其橫向指揮關系,而中國軍隊還存在“縱強橫弱”等問題。

      同時,還將依據不同方向的安全需求和作戰(zhàn)任務,改革部隊編成,并加強新型作戰(zhàn)力量建設。

      改革的重點方向之二,是軍隊政策制度調整。其核心是解決人力財力物力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特別是在軍事人力資源政策制度方面有大動作,比如呼吁已久的軍官職業(yè)化,可能進一步推進。

      通過完善文職人員管理、士官制度、退役軍人安置制度等改革配套政策,以系統(tǒng)工程來解決軍人進出問題。

      軍人醫(yī)療、保險、住房等制度改革也將展開,拓展軍隊保障社會化領域,這些都涉及軍人的切身利益,與國家的經濟和社會改革密切相關。

      改革的重點方向之三,是軍民融合深度發(fā)展。比如,美國十分注重運用洛克希德、波音等公司在市場競爭下形成的先進技術來更新軍事裝備,節(jié)省了大筆資源,很多先進武器都是軍民融合的杰作。中國也將嘗試引導優(yōu)勢民營企業(yè)進入軍品科研生產和維修領域,推動軍隊汲取民間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的精華。

      事實上,對于解放軍的改革發(fā)展,從來不乏更為激進的聲音。比如,國防大學學者劉明福就曾說,中國軍隊是從戰(zhàn)爭時期的“革命軍”發(fā)展為1949年后的“國防軍”,而今天面對中美進入“戰(zhàn)略決賽期”的大格局,中國軍隊應該成為保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世界持久和平的全球“首強軍”。這樣的聲音,主要來自大國博弈格局的新變化、國家利益的擴展,也有對于軍隊實力與經濟實力不匹配的急切心情。

      劉明福引用俄羅斯專家的話說,“美國領導人通過瞄準器的缺口觀察和注視著中國”。他認為,未來10年是中美兩國的“戰(zhàn)略決賽期”“戰(zhàn)略碰撞期”。這期間,中國的最大戰(zhàn)略危險不是政治危險、經濟危險,而是軍事危險;中國在與美國的軍事博弈上,贏得主動的難度極大。

      無論中國軍方還是西方研究機構,都有一個共識:中國軍隊的整體武器裝備,與美國相比,至少還落后20年。

      劉明福說,30多年來的中國崛起,主要是經濟崛起,而不是軍事崛起;中國的“軍事危機”,表現為中國的軍事力量,不足以保障中國有效應對美國的軍事封鎖、軍事包圍、軍事遏制甚至是“戰(zhàn)爭遏制”,中國必須抓緊強軍。

      這位學者形象地比喻道:中國既不想成為美國式強力而霸道的“老虎國”,也不要成為只圖富裕不要強大的“肥羊國”,而是應成為強而不霸的“大象國”——不侵略不圖霸,但也絕不接受外來的任何挑釁,以足夠的威懾力維護自己和周圍的安全。

      這樣的分析預判,在第九部國防白皮書中得到了部分印證。

      這部名為《中國的軍事戰(zhàn)略》的白皮書,被稱為透明度前所未有,因為戰(zhàn)略意圖的透明是最大的透明。

      新中國成立后就被確立為軍事戰(zhàn)略方針的“積極防御”,其內容已經更新數代。分析者稱,今天再提“積極防御”,本質是“防御”,但要義在“積極”。

      這部白皮書還點了美國和日本的名,稱前者強化其在亞太的“軍事存在和軍事同盟體系”,認為中國“遇到的外部阻力和挑戰(zhàn)逐步增多”。

      在中國軍隊擔負的戰(zhàn)略任務中,特別提到了“維護新型領域安全和利益”和“維護海外利益安全”,并第一次提出“海外利益攸關區(qū)”概念。

      海軍也首次提出戰(zhàn)略轉型——從近海防御型轉向近海防御與遠海護衛(wèi)型相結合,中國海軍走向深藍將成為常態(tài),針對“個別海上鄰國”對中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挑釁,針對“個別國家”對華保持高頻度??盏纸鼈刹?,海上方向維權斗爭將長期存在。

      2014年8月29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主題是世界軍事發(fā)展新趨勢和推進中國軍隊軍事創(chuàng)新。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說,國際形勢正處在新的轉折點上,各種戰(zhàn)略力量加快分化組合,國際體系進入了加速演變和深刻調整的時期。軍事領域發(fā)展變化廣泛而深刻,是世界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整的重要內容之一。這場世界新軍事革命直接影響著國家的軍事實力和綜合國力,關乎戰(zhàn)略主動權。

      在他看來,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這是我們回避不了的一場大考”,“該改的就要抓緊改、大膽改、堅決改”。

      解放軍日益逼近真實的戰(zhàn)場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掌握太平洋戰(zhàn)爭開戰(zhàn)關鍵的日本舊海軍軍令部的參謀們,秘密聚集在一起舉行“海軍反省會”,討論戰(zhàn)敗的原因,反省會每月一次,從1980年到1991年的11年間共舉行了131次。

      劉亞洲上將舉出這個中國宿敵的例子,警示人們必須有憂患意識,不可忘戰(zhàn)。

      習近平多次說,解放軍建設中的一個明顯的短板是許多年沒有打仗,缺乏信息化條件下作戰(zhàn)的經驗,缺乏實戰(zhàn)檢驗。

      甜美的和平,對于軍隊來講在某種意義上卻好似“毒藥”。多年無戰(zhàn)事,還有沒有強悍的戰(zhàn)斗精神,敢不敢打?一旦有異動,能否迅速實現戰(zhàn)爭動員,調集各種資源和力量,凝聚成實在的戰(zhàn)斗力,能不能打?面對嶄新的戰(zhàn)爭形態(tài),面對信息化支撐的體系作戰(zhàn),有沒有適用的策略和戰(zhàn)術戰(zhàn)法,會不會打?

      在2014年7月一場演習的現場,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王寧中將曾說,和平年代各級領導干部包袱太重,圖虛名的包袱、爭頭彩的包袱、個人升遷的包袱、怕出事故挨處分的包袱……正是這些包袱,造成了軍事訓練領域的眾多弊端和形式主義。

      他對在場的媒體記者們提出要求:“你們那個鉆火圈、扛圓木、在水溝里爬的報道可以減少了,太原始了!太作秀了!對實戰(zhàn)化訓練沒什么好影響?!?/p>

      這次國防和軍隊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要移除制約解放軍提升戰(zhàn)斗力的重重障礙。習近平對于“和平病”的辦法是,讓軍隊貼近實戰(zhàn),面向未來戰(zhàn)場鍛造戰(zhàn)斗力。他很清醒,解放軍與世界強國軍隊的差距,不僅在于武器裝備,也在于軍事思想、理念和訓練水平。“如果軍事訓練都成了花架子,那真打起來是要付出血的代價的!”

      與美國“以戰(zhàn)爭發(fā)展軍隊”不同,和平發(fā)展的中國軍隊必須通過訓練來保持和提升自己的戰(zhàn)斗力。從新中國建立后的正規(guī)化訓練到20世紀80年代的合同作戰(zhàn)訓練,再到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的科技練兵以及2006年啟動的推進機械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向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轉變,自2013年起,“實戰(zhàn)化”成為解放軍訓練改革的唯一關鍵詞。

      國內媒體罕見報道了海軍陸戰(zhàn)隊戰(zhàn)士謝潤禎在執(zhí)行代號為“海豹—2013”演習任務中不幸犧牲的消息。訓練傷亡的消息在增多,側面證明訓練強度在加大。以往談到實戰(zhàn)化訓練,軍事專家總會提及美軍3%至4%的傷亡比例,而據稱在解放軍高層會議上,有領導表態(tài)要打破“以犧牲戰(zhàn)斗力來消極保安全”的束縛。

      更重要的指標是,在重大演習中,“紅軍”輸了。

      敢打必勝,曾是解放軍的悠久傳統(tǒng)。但幾十年的和平環(huán)境,在種種因素影響之下,它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被曲解。打破“紅必贏、藍必敗”的慣例,被視為真正推進解放軍實戰(zhàn)化訓練的第一步。

      2014年5月到7月末,解放軍7大戰(zhàn)區(qū)的7個合成旅,先后來到北京軍區(qū)朱日和訓練基地,參加高度實戰(zhàn)化的“跨越—2014·朱日和”系列對抗演習。在這場年度最大的軍演中,首支專業(yè)藍軍旅亮相,紅軍六負一勝。

      媒體也毫不客氣地報道了紅軍的一些積習,比如某裝甲旅裝備平時疏于訓練,故障頻發(fā),仗未開打就有幾輛坦克退出戰(zhàn)場;某機步旅指揮員不會運用新型作戰(zhàn)力量,把特戰(zhàn)分隊編入前沿攻擊群,在“敵”前沿實施陸航機降;有的部隊習慣于開長會,形式復雜、效率低下。

      《解放軍報》直言,能打勝仗的能力標準是不斷變化的,以前能打勝仗,不等于現在能打勝仗。

      事實上,為了打消指揮員們的顧慮,這次演習的檢驗評估結果不通報、成績不評比、不計入年度考核,重點不在于輸贏,而是希望通過問題倒逼,促使面向實戰(zhàn)的檢討和自我批評形成風氣。

      在這次演習啟動前兩個月,經習近平批準,解放軍出臺了歷史上第一部關于軍事訓練實戰(zhàn)化的指導性意見,還成立了全軍聯合訓練領導小組和全軍軍事訓練監(jiān)察組。

      作為中共十八大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軍事行動,“跨越—2014·朱日和”系列演習的計劃,以及2014年至2017年的全軍跨區(qū)基地化訓練,都由習近平親自審批。

      這4年內,陸軍所有合成旅、兵種旅都將通過高度實戰(zhàn)化的對抗演習,進行作戰(zhàn)能力的“大摸底”。解放軍能不能打仗、能不能打贏、能打贏誰……這些問題經過科學客觀的評估,最終將納入國家最高層的戰(zhàn)略考慮。

      據稱,對這場藍軍大勝紅軍的演習,習近平非常關注。針對軍事演習存在“實戰(zhàn)化訓練不好看,好看的是演給上面看的”這一問題,習近平要求堅決摒棄花架子,從難從嚴從實戰(zhàn)要求出發(fā)摔打部隊,砥礪指揮員戰(zhàn)斗員的意志品質。

      海軍、空軍的實戰(zhàn)化訓練同樣顯著提速。

      2013年10月下旬至11月初,中國海軍首次組織三大艦隊在西太平洋海域舉行了代號為“機動—5號”的實兵演習。這被定義為“人民海軍首次真正意義上的遠海對抗訓練”。

      此前的幾次“機動”系列演習都是在近海進行,機械化條件下訓練的特征比較明顯,而“機動—5號”強調遠海機動和信息化手段運用。紅藍雙方連續(xù)實施“背靠背”遠海攻防實兵對抗,打破以往各艦隊按照建制自行組織遠海訓練的模式,模擬“戰(zhàn)爭的迷霧”,紅藍雙方不知對方位置、航行要素、作戰(zhàn)企圖。

      海軍司令員吳勝利上將的要求是:寧要貼近實戰(zhàn)的低分,不要脫離實戰(zhàn)的高分。

      海軍方面表示,類似的遠海訓練只會加強不會削弱。2014年初冬,“機動—6號”演習再次由三大艦隊聯袂在西太平洋海域上演。雖有長時間、大范圍寒潮侵襲,但這次實兵對抗演練仍刷新多項紀錄——海軍歷史上參演兵力最多、訓練要素最全、攻防難度最大、戰(zhàn)場環(huán)境最逼真。

      經略海洋,在習近平的謀劃布局中位置重要。2013年8月,習近平登上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即被視作遠洋海軍建設決心初顯的信號。海軍新型艦艇下水服役的速度令人矚目,而習近平更特別強調實戰(zhàn)化訓練的重要性。海軍也據此加大了復雜電磁環(huán)境、復雜陌生海域、復雜氣象水聲條件下的訓練力度。

      2015年5月21日,中國空軍飛機飛越宮古海峽赴西太平洋開展遠海訓練,當天返航。空軍發(fā)言人稱,訓練實現了既定目的,而這種出第一島鏈的訓練仍會依據情況進行。

      空軍以“金頭盔”為標志的自由空戰(zhàn)考核,自2012年起廣為人知。這種緊貼實戰(zhàn)的嘗試,已從技術和戰(zhàn)術層面的對抗,轉向戰(zhàn)役層面以及體系化方向,并成為空軍軍事訓練的常態(tài)。

      2014年8月,海軍東海艦隊航空兵與空軍某部組織了自由空戰(zhàn)對抗演練,這種美軍常見的演練方式,在海、空軍航空兵歷史上尚屬首次。《解放軍報》說,此次演練旨在為常態(tài)化組織不同軍種聯合訓練奠定基礎。

      基于體系作戰(zhàn)層面的多軍種聯合訓練,必然會越來越多地出現于人們視野之中。

      2014年夏秋季,渤海、黃海、東海和北部灣海域同時舉行軍演,內陸的甘肅等地則有持續(xù)3個月左右的10場陸軍兵種部隊跨區(qū)基地化實兵實彈演練。密集的軍演,覆蓋了8月15日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九一八”事變爆發(fā)的9月18日等重大歷史事件時間節(jié)點。這一年,全軍和武警部隊舉行了200余場師旅以上規(guī)模的實兵演習,還參加了31場雙邊、多邊演訓活動,參演兵力、時空跨度、激烈程度罕見。

      在軍演高潮迭起的2014年7月,解放軍四總部聯合制定下發(fā)《軍隊獎勵和表彰管理規(guī)定》,強調榮譽與功勛向實戰(zhàn)實績傾斜。用習近平的話說:“不能打仗、只想在軍隊混個一官半職、謀取待遇的人,不僅不能提拔,而且要批評教育?!?/p>

      幾乎同時,解放軍總政治部下發(fā)文件,強調培育戰(zhàn)斗精神。一位軍事專家說,戰(zhàn)斗精神是戰(zhàn)斗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有了新裝備新技術,要想如虎添翼,前提必須是一只虎。如果只是貓,就算加上了高科技的翅膀,仍然是貓,最多是一只飛貓。

      據外媒報道,中國在最高戰(zhàn)略層次設立了中央軍委聯合作戰(zhàn)指揮中心。此外,解放軍在各戰(zhàn)區(qū)設立的聯合指揮作戰(zhàn)中心基本成型,包括東海聯合作戰(zhàn)指揮中心。

      國防大學作戰(zhàn)指揮教研室主任郭武君說,面對世界新軍事革命浪潮,作為軍隊指揮中樞的各級司令機關首當其沖。習近平在接見全軍參謀長會議代表時要求建設新型司令機關。

      “現在不少人嘴上說的是明天的戰(zhàn)爭,實際準備的是昨天的戰(zhàn)爭”。這位學者認為,各級司令機關必須倡導、提出和推行創(chuàng)新的軍事學說。

      而在軍事理論方面的創(chuàng)新,也被一些學者認為是中國此輪軍隊改革中必須加強的短板。外軍的經驗如何吸收借鑒,也是一個長期存在爭議的話題。

      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的觀點是,要打造“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軍隊需要借鑒最新的作戰(zhàn)方式,但取勝之道還得靠自己?!拔覀儾恢皇墙邮芤?guī)則,也要制定規(guī)則”。

      事實上,1991年海灣戰(zhàn)爭后,美國的作戰(zhàn)模式對解放軍沖擊巨大,美軍的作戰(zhàn)條例、軍事報告被大量譯介,美軍的模式和標準也逐漸成為一些人評價解放軍的參照系。

      不過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軍內專家都會提到以毛澤東為首創(chuàng)立的中國獨有的軍事思想,很多人認為,依據國情、裝備、使命任務的不同,切勿因盲目效仿而迷失自己。

      金一南舉出的例子是,美國2007年至2008年的《中國軍事力量報告》中有一章專門寫“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里面有一句很醒目的話:“You fight your way,I fight my way.”(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這句話來自毛澤東的軍事思想,在美國看來,“它顛覆了世界勝敗的標準”。自古勝敗標準都是“殲滅敵人有生力量,占領城市”。但毛澤東的標準是:只要游擊隊不被消滅,就是勝利;對方正規(guī)軍不能全勝,就是失敗;只要我還活著,敵人就失敗?!皵尺M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這十六字訣是中國定的標準,顛覆了整個世界的軍事體系。

      習近平時代的解放軍,遠離本土、走向海外的能力日益展現,而所有海外行動的使命是維護和平與承擔國際責任。

      比如馬航失聯兩個月內,中國軍隊出動海軍艦艇9艘、空軍飛機5架,總搜索航程5萬海里,相當于繞地球兩周多。

      截至2014年12月,解放軍在剛果(金)、利比里亞、蘇丹等24項聯合國維和行動中派駐2600余人。累計向索馬里海域派出19批海軍護航編隊,為近6000艘船只提供護航。

      還有馳援菲律賓臺風災區(qū),在馬爾代夫首都馬累海水淡化處理廠火災后派出軍艦和空軍運輸機送水,派遣以軍隊醫(yī)院為主的上千人支援西非抗擊埃博拉病毒。

      中國人最愛講辯證法。在戰(zhàn)爭與和平的辯證關系中,能戰(zhàn)方能止戰(zhàn),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這是百余年慘痛歷史烙下的教訓,也是最高統(tǒng)帥習近平倡導“能打仗、打勝仗”的真正內涵。

      (責任編輯 石逸龍)

      讀取內容中,請等待...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12377
      手機舉報APP下載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029-85260304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擁有新西部網所有版權 備案號:陜ICP備06011504號-3 技術支持:錦華科技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