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印功 鹿丁聯(lián)
廣東省原文聯(lián)副主席、深圳市原文聯(lián)主席張俊彪先生,是一位享有崇高威望的著名作家。他善于思考人生和書寫人生,給世人留下了一千多萬字的輝煌著述;他知恩圖報,樂于奉獻,2019年建于旬邑的“張俊彪文學藝術館”中價值超過兩個億的藏書與書畫藝術品的捐贈就是明證。他善良、誠懇、坦蕩,情懷博大,境界高遠;他愛才識才,真誠提攜文學作者的蠟炬情懷,和他筆下的人物一樣,給讀者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印象。

▲張俊彪先生
(一)
在當代的中國文壇,張俊彪先生創(chuàng)作碩果豐碩,貢獻巨大。幾十年間,他出版的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長篇自述、散文集、兒童小說集、詩歌集、評論集、散文評論集等有30余部。其主要作品長篇小說《幻化》三部曲(《塵世間》《日環(huán)食》《生與死》人民文學出版社)、《省委第一書記》(人民文學出版社)、《沒有隕落的太陽》(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山鬼》(解放軍出版社)、《曼陀羅》(江蘇人民出版社)……其作品數量之多,令人咂舌,這里所列舉的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對于一個作家來說,人生能有如此輝煌的創(chuàng)作成就,就足以令人羨慕和欽佩了。然而,張俊彪先生的文學貢獻還遠不止這些。早在上個世紀的七八十年代,他就以飽滿的熱情和對文學事業(yè)的摯愛,將文學的筆觸延伸到傳記文學與文學理論的探究之中。據記載,十年動亂時期,他就冒著極大的風險,默默地進行著劉志丹、董振堂等革命先烈的長篇傳記文學寫作的素材收集與采訪。1979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長篇傳記文學《血與火》的創(chuàng)作,個別章節(jié)在甘肅一家文學月刊上選載時,他硬是在遭受非議的情況下,堅持在目錄欄里標出“傳記文學”的字樣。之后,他公開發(fā)表論文《我與我的傳記文學》,旗幟鮮明地闡述自己的傳記文學理念,并預言:“在不久的將來,傳記文學與寫實文學必然興起。因為人民大眾需要真實反映生活的現(xiàn)實主義的、真善美的文學作品?!睆倪@個意義來看,張俊彪先生開啟中國當代傳記文學之先河的定位,應該說是客觀和中肯的。因為就現(xiàn)當代傳記文學的發(fā)展,文學史上一些作家將五六十年代或更早的作品歸結為傳記文學,實質上都是革命回憶錄,而提出“傳記文學”這一文學概念并踐行其創(chuàng)作的第一人就是張俊彪先生。
經歷了現(xiàn)階段中國文壇的一些非常重要的歷史時刻的張俊彪先生,他還以驚人的膽略和毅力,書寫下了長篇紀實文學《鏖兵西北》等反映革命戰(zhàn)爭時期題材的報告文學。該書1994年榮獲解放軍優(yōu)秀圖書一等獎、中共中央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2009年獲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共和國建立五十周年文學特等獎、“中國當代文學之星”榮譽證書。已被收入《中國文學家辭典》《中國小說大辭典》《中國作家大辭典》《兒童文學辭典》等國家組織編寫的10多種大型辭書中。

▲2001年9月張俊彪(左)與陳忠實在黃山
就張俊彪先生傳記文學與報告文學的貢獻,國家一級作家高小莉在“廣東著名作家訪談筆記”《風起嶺南》一書中有這樣的概述:
張俊彪最早在全國打響的作品是傳記文學,不止一本而是一系列。《劉志丹的故事》《血與火》《最后一槍》《紅河丹心》《黑河碧血》《鏖兵西北》等,都產生了不小的反響。長篇傳記文學《最后一槍》,描寫了在黨的策劃與領導下,國民黨第26路軍在董振堂、趙博生、季振同等主要將領的指揮下,發(fā)動了震驚中外的寧都暴動。兩萬多人馬起義后改編為紅軍第五軍團。紅五軍團出色地參加了中央蘇區(qū)的反擊國民黨第三、四、五次“圍剿”。湘江戰(zhàn)役中,紅五軍團以一個師抗擊國民黨十幾萬大軍,激戰(zhàn)七天七夜,全軍覆沒,掩護數萬紅軍渡過湘江,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紅五軍團在長征途中,一直擔任鐵流后衛(wèi),三過雪山,三過草地,在會寧三軍會師后,又接到命令,擔任西路軍的先鋒,西渡黃河,進入冰天雪地的河西走廊,后被數萬國民黨馬家軍包圍在高臺孤城,激戰(zhàn)三晝夜,終因敵眾我寡,彈盡糧絕,全軍上至軍團長,下至伙夫馬夫,全部壯烈犧牲,無一生還?!蹲詈笠粯尅烦霭婧?,寧都暴動后相繼調離紅五軍團仍健在的十多位高級將領,聯(lián)名寫信并附上《最后一槍》一書,上書胡耀邦。隨后黨中央公開發(fā)文,《人民日報》公布為季振同等十多位將領平反。《血與火》和《最后一槍》的出版面世,其政治影響遠遠大于文學與史學影響。
由此可見,張俊彪先生的長篇傳記文學《最后一槍》《血與火》,和長篇報告文學《鏖兵西北》等30部約1000多萬字的文學作品,在中國當代文壇乃至政治影響之大了。也正因為如此,張俊彪在國外文學界也引起了爭鳴與關注,長期以來被出版界和文學理論界譽為“中國文壇的奇跡”、“大西北具有影響的高產作家之一”。其發(fā)表和出版文學作品數量之豐厚,文學蘊涵、藝術審美之精深,涉及文學形式與表現(xiàn)手法之廣泛,在當代的中國文壇實屬罕見。著名文學評論家肖飛在《張俊彪:著名傳記文學作家》一文中有這樣一段文字:1987年8月15日《文藝報》發(fā)表題為《碧血·丹心·黃土——傳記文學作家張俊彪》的專訪,開篇第一句這樣寫道:“在中國當代文壇上,第一個提出并撰寫傳記文學的人就是張俊彪”(選自《張俊彪作品評論集》P118頁)??梢砸姵觯袊敶鷤饔浳膶W的第一人張俊彪,幾乎是文學界的共識。

▲2021年7月24日,著名作家張俊彪先生和來陜西省旬邑縣參加“廣東省作協(xié)張俊彪文學創(chuàng)作與文學館資料片錄制對話會”的廣東、陜西、新疆的作家評論家,在甘肅省正寧縣永和鎮(zhèn)他的舊居前合影留念。左起:房喜坤、李印功、鹿丁聯(lián)、高小莉、張俊彪、楊若文、趙新貴、鄭秉多、陳紅星等。
拜讀張俊彪先生那琳瑯滿目的文學作品,我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一個真正的作家所具有的那種崇高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那滿腔的熱情與激情,縝密的思辨與邏輯,獨到的鑒別與評判,以及對文學、藝術、美學、哲學和宗教等門類扎實而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與底蘊,充盈在他所有的文字中,豐厚而飽滿。豐盈并璀璨著當代的中國文壇,給廣大讀者提供了豐盛的精神食糧。
(二)
張俊彪先生還將文學視野投放于文學理論研究領域。他用文學的犁鏵辛勤地耕耘著賴以創(chuàng)作的沃土,將自己多年的文學實踐與文學領悟,梳理編寫成文學創(chuàng)作的系列理性文論。既豐富了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理論的寶庫,又引領文學創(chuàng)作者登堂入室,為作家尤其是初涉文壇的作者們提供了一把把進入寫作殿堂的金鑰匙。

▲張俊彪先生的散文集《追憶過往歲月》
縱觀張俊彪文學評論與藝術鑒賞的系列論文,我們不難看出,先生的文學理論論述,幾乎伴隨著他整個的創(chuàng)作過程。幾十年間陸續(xù)發(fā)表過的數十篇評說文章,二十多年前便以《情感與魂靈》結集出版為約二十多萬字的文集,就是他文學理論探究的真實展示。他說自己所寫的評論,大體有三種情況:一是應約而寫;二是為友人書籍所寫的序言或評論;三是自覺自愿所寫的文學論文。這無疑是文學的自覺,文化的自覺,文學與文化的使命與擔當使然。譬如,在創(chuàng)作談這類論文中,張俊彪先生最早發(fā)表的《文學作品要反映時代真實》一文,主要針對他的兒童文學作品在爭鳴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一些曲解。在文中,先生真誠地暢談自己寫作這些作品的理念與初衷。《我與我的傳記文學》一篇長文,表達的是對從事傳記文學的起因、題材的選擇動機,以及寫作的感悟等。而《思考與求索》《形象與邏輯》《語調與情調》等文論,則是作者對每一個創(chuàng)作階段的創(chuàng)作感悟與理論小結。長篇小說《幻化》三部曲出版前后,先后發(fā)表的《文藝企冀超越民族與世界是遙遠又遙遠的事情》《營造作品的共時性結構在更高層次上的多重復合統(tǒng)一》《<幻化>自省》等文,既是先生對這一系列作品中一些理論問題的澄清,更是對三十多年來業(yè)余創(chuàng)作的一種整體剖析與理性總結,有著極其珍貴的文學價值和文學史料意義。
閱讀張俊彪先生的那一系列文學感言,我們依然感慨良多。先生曾說:“這些作品既給予我以啟迪,也有我對文學藝術的認知,達到了一種共同交流的互動作用?!睆倪@里可以見出,先生對自己創(chuàng)作理論文章的看重與珍視程度之深了。其實,那帶來的啟迪何止僅僅限于作者自己,那更是贈送給文學界作家們的啟迪和經驗。那可是一筆珍貴的文學財富啊!
(三)
由路迪、肖飛撰寫的刊載于2012年7月《平涼日報》的《張俊彪的文學寫作概述》一文,就張俊彪所撰寫的文學史典有這樣的介紹:
前后歷經三載,張俊彪自籌經費,主持修編的《大中華二十世紀文學史》(三卷)和《大中華二十世紀文學簡史》共約230萬字,在江蘇人民出版社的精心編輯下,以全部精裝的嶄新典雅品貌走向社會,展示在廣大讀者的視野里。這是中國文學界的一件盛大事功。

▲張俊彪文學藝術館一角
這部史典共三卷,由十篇構建而成,分別以緒論、詩歌、小說、散文、報告文學、傳記文學、戲劇文學、電影電視文學、臺港澳及世界華人華文文學和結語布局謀篇,其最主要的特點在于:一是在緒論和結語兩篇中,全面客觀準確地回顧、概括、總結、分析了二十世紀大中華文學的主要趨向、突出特點、成功經驗和缺失局限;二是將文學相對獨立地分列為詩歌、小說、散文、報告文學、傳記文學、戲劇文學和電影電視文學七大種類,尤其是首次將傳記文學作為一門獨立的文體;三是以將近30萬字的篇幅濃墨重彩地詳盡記述了臺港澳及世界華人華文文學的百年發(fā)展概況。這實質上是對二十世紀中國并涵括臺港澳及世界華人華文文學的一次全面系統(tǒng)完整地研究、解析、歸納、總結直至修編為史的重大貢獻和開拓創(chuàng)承。在此基礎上,為了文學青年和高等院校文科學子閱讀方便,張俊彪將三卷150多萬字的史典縮寫為不足70萬字的《大中華二十世紀文學簡史》。這部史典,起始于十九世紀末期,終結于二十一世紀初期,時間前后各延伸了大約10年,便于與過去的歷史和將來的文學自然完善地銜接。
在當代的中國文壇,自覺地承擔起撰寫文學史史料和修史任務者,恐怕為數不多,更是極其罕見。而張俊彪與郭久麟先生,以對文學事業(yè)的虔誠和擔當,帶領著一大批教授和學者,自覺地跋涉于浩瀚繁茂的當代文學密林中,以“重寫文學史”的創(chuàng)作熱情,編寫出了如此厚重的修訂本《大中華二十世紀文學史》(五卷本)和《大中華二十世紀文學簡史》(上下卷),由中華書局精裝出版,世界發(fā)行。而且自從出版后就一直被專家學者看好,評價頗高。譬如評論家全展如是說:“《大中華二十世紀文學史》修訂本,個性鮮明,亮點頗多,充分體現(xiàn)了我國學者‘重寫文學史’的創(chuàng)新熱情,不僅為文學史的重構提供了一些可資借鑒的新鮮經驗,而且為文學史研究的深化提出了一種值得參照的范式轉換?!本痛耍骶幹坏膹埧”朐凇洞笾腥A二十世紀文學史》一書的“前言”中表示:“為中國二十世紀的文學修史,是一項偉大而又系統(tǒng)的長河工程。”在評論家全展眼里:張俊彪所提出的“長河文學”和“大中華文學”這兩個重要的文學史觀念,可謂真正打通了整個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學。值得注意的是,評論家路迪和肖飛在《張俊彪的文學寫作概述》一文中有這樣的概括闡述:“這部史典(即五卷本《大中華二十世紀文學史》)起始于十九世紀末期,終結于二十一世紀初期,時間前后各延伸了大約10年,便于與過去的歷史和將來的文學自然完善地銜接”。將文學史向前和向后各延伸了10年,為的是“便于與過去的歷史和將來的文學自然完善地銜接”!其編寫者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情懷,在這里盡情彰顯!
尼采曾說:“若沒有足夠的深度,就不會有碧波蕩漾的水面。”張俊彪先生的文學作品與文學貢獻,之所以在中國的當代文壇形成了碧波蕩漾的水面,既源于他的深度和廣度,更源于他謙遜真誠的人格魅力與博大無私的胸襟。讀者對張俊彪先生的推崇與敬仰,數十年間幾十位著名評論家數以百計的鑒賞論文和推崇,同樣源于他那人生歷練下的優(yōu)秀作品所透射出來的一束束光芒。50多年來,他的作品涵蓋了詩歌、散文、小說、傳記文學、報告文學、兒童文學、電影文學劇本以及文藝評論等多個領域。而就其作品“類型之豐富,體量之宏大,內容之寬泛,涉及領域之磅礴,解析問題之深透,在現(xiàn)、當代作家中都是極為少有的”(評論家全展語)。 我們完全可以肯定地說,張俊彪先生是一本書,是一本厚重而博大的書,一本晶瑩而璀璨的書,一本有著溫度與情懷、意蘊豐盈的書。目睹張俊彪文學藝術館的藝術珍品,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的博大厚重、溫情與豐盈,簡直就是一座意蘊豐盈的文學富礦!
筆端起萬象,山河留回聲。我們真誠地向張俊彪先生致敬!
作者李印功簡介: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華文月刊》雜志常務副主編,《陜西文學》雜志副主編,張俊彪文學藝術研究會顧問,陜西文譚網策劃,陜西省散文學會延安寫作培訓基地副主任,《陜西農村報》原執(zhí)行總編,陜西電視臺《百家碎戲》《都市碎戲》編劇,陜西電視臺大秦腔欄目觀察員。出版五十九萬字的長篇小說《胭脂嶺》,網發(fā)四十多萬字的長篇小說《野女鎮(zhèn)》。
作者鹿丁聯(lián)簡介: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高考作文輔導名師,《西安晚報》《華商報》專欄作家,《華文月刊》封面作家,張俊彪文學藝術研究會顧問。在《西安晚報》開設高考作文輔導專欄12年,發(fā)表散文及評論百余萬字。參編高中語文教育教學類輔導書10余部20余本,出版有《全國中學生優(yōu)秀作文選》、散文評論集《逐光前行》(全二冊),受西安出版社之邀擔任《安黎開講——新語文讀寫公開課》叢書(六卷本)的賞評與讀寫教練(已出版)。
責任編輯:王順利/《新西部》雜志 · 新西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