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7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入水。 “各就各位——”當?shù)貢r間8月7日晨7時12分(北京時間8日凌晨1時12分),“蛟龍”號2013年試驗性應用航次現(xiàn)場總指揮劉峰下達各就各位的一級指令。這意味著“蛟龍”號本航次第二航段首次下潛任務正式開始。
原標題:“蛟龍”號首次大洋應用下潛發(fā)現(xiàn)多種大型生物
記者從國家海洋局獲悉,北京時間8月10日,“蛟龍”號在東北太平洋我國多金屬結(jié)核勘探合同區(qū)詳細勘查區(qū),開展了試驗性應用航次第二航段首次應用性下潛,除了取得海星、柳珊瑚、海綿、玄武巖、多金屬結(jié)核等,還拍攝到鼠尾魚、盲魚、耳狀章魚、鎧甲蝦等種類豐富的大型生物。
據(jù)了解,此次下潛人員為主駕駛員付文韜以及左舷潛航員葉聰、右舷科學家王春生。王春生是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海洋生物學家,此次隨“蛟龍”號下潛至最大深度5268米,成為我國在大洋科考中第一位下潛,也是迄今中國下潛深度最大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