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山涉水、攀爬懸崖,在城里的孩子看來,這是只能在電視上看到的戶外運動,但對于彭水縣保家鎮(zhèn)羊頭鋪區(qū)五組(原鳳陽村)的孩子們來說,這卻是他們每天上學的必經之路。當城里的孩子還在睡夢中時,他們就要踏上這長約10公里的求學路,沒有燈光、沒有柏油路面、沒有父母護送,有的只是陡峭的懸崖。(10月31日《重慶商報》)
近來,有關小學生上學艱難的新聞一再出現(xiàn),有上學走“天梯”路的,有自己劃竹排過水上學的,現(xiàn)在有又出了個抹黑爬懸崖的。就全國而言,還有沒有這樣的“逼窄”上學路?只怕還會有很多。能不能“拓寬”這些孩子的上學路,在全國范圍內來一次大普查,讓我們不再讀到這么心酸的新聞。
保家鎮(zhèn)羊頭鋪區(qū)五組孩子們的上學路觸目驚心。抹黑爬懸崖,而且還要過四五條小溪,隨時有生命的危險。冬天也穿著涼鞋上學,腳上全是凍瘡。由于路途艱辛耗時較長到學校后沒有一點精神,上課的實際時間也被迫縮短,這樣的處境還要堅持多久?
這些孩子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由學校的撤并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由當?shù)氐膼毫幼匀粭l件和經濟困難造成。
當?shù)卣睦顣浕貞f,他們也想給孩子們配輛專車,接送上下學,但是按照規(guī)定,安排這種接送孩子的車輛,必須路面狀況要達標,而這些村因為修建難度太高,至今都沒有通公路,沒有合格的路面,就沒法派車。按照李書記的說法,理由似乎很充分,這些孩子的“逼窄”上學路看來還會一直持續(xù)下去。果真如此嗎?
不可否認,孩子們的上學路上確實沒有合乎配校車的公路,但不等于不可以“拓寬”上學路。一是可以投資直接拓寬上學路,在關鍵危險位置加寬加固,安置防護鏈;在小溪上架橋,抬高安全路面。二是改善學校條件,讓這些孩子寄宿上學。三是重新恢復原先的教學點,孩子們無須走這么長的上學路?;蛘?,干脆讓這個村組的居戶整體搬遷,到條件好的地方安置。
說白了,改善這些孩子們的上學路非不可也實不為矣。辦法總比困難多,如果有心關注他們,努力去做,就能提高孩子們的上學幸福感。如果當?shù)貙嵲跊]有能力改善,也可以向上反映求援,最起碼可以向外界社會力量呼吁愛心吧?不至于使這些村落漸漸成為被人遺忘的角落。
事實上,國家這些年來對教育的投入很大。入學免費,教材免費,改善了教育資源,配置了校車,還有貧困生生活補助,一些貧困地區(qū)還實行了免費增加營養(yǎng)餐制度。盡管如此,在一些邊遠偏僻地區(qū)仍有許多孩子上學艱難。我們要把溫暖的陽光普照到這些孩子身上,他們也是祖國的“花朵”,不至于讓教育一再欠賬,戳痛我們的“軟肋”。
徐大發(fā)(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