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開學前,貧困家庭的孩子往往都會為學費犯愁。今年(2016),陜西省加快完善出臺從幼兒園到研究生的“一條龍”幫扶政策,加上國家和各高校的扶助措施,教育扶貧的組合政策,讓許多貧困家庭的學生圓了上學夢。
正在菜地里忙活的漢陰縣平梁鎮(zhèn)初三學生羅杰,秋季開學后,將成為漢陰中學的一名高一學生。盡管他對即將到來的高中生活充滿憧憬,但70多歲的奶奶卻高興不起來。
漢陰縣平梁鎮(zhèn)高粱村村民沈還合:“我就是擔心沒有錢?!?
羅杰兩歲時母親離家出走,父親常年在外打工,他和奶奶一直寄居在叔父家,靠幾畝薄地一年兩三千塊錢的收入維持生活。得益于國家義務教育階段免收學雜費和對貧困寄宿生一年有1250元的生活補助,羅杰完成了初中三年的學習。但上高中后,學費就要自己掏了。就在奶奶為羅杰的上學費用發(fā)愁時,縣教育局的工作人員送來了一份困難學生情況調查表。
漢陰縣教育局工作人員鐘平:“你開學時把這張調查表填好交到學校,學校會根據(jù)你的家庭情況,把你評為貧困救助(對象),補助的標準是一年兩千五?!?
今年,我省財政統(tǒng)籌資金104億元,加大教育扶貧投入。從秋季開學起,高中學生免收學費,像羅杰這樣的貧困生每人每年還能領到2500元的生活補助;中等職業(yè)學校的貧困生,每人每年能領到2000元的助學金,同時,還能一次得到3000元的扶貧助學補助;建檔立卡的貧困家庭大學生,在繼續(xù)實施生源地助學貸款的基礎上,每年能享受到6000塊錢的助學金和生活補助;在讀研究生主要在“助研、助教、助管”等方面得到資助。我省正逐步建立起從學前、小學、中學、大學、直到研究生“全覆蓋”的資助體系,確保困難家庭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yè)。
與此同時,我省還充分發(fā)揮高校自身優(yōu)勢,幫助貧困地區(qū)提高教育水平、轉變思想觀念。56歲的王友琴,是平利縣洛河鎮(zhèn)水坪村村民。在西安交大駐村第一書記王建的幫助下,她于今年7月14號建起了村上的第一家鄉(xiāng)土客棧。
平利縣洛河鎮(zhèn)水坪村村民王友琴:“現(xiàn)在接待了三批(游客),收入能有一兩千塊錢。”
如今,在第一書記王建的協(xié)調下,交大二附院還幫助水坪村修了路,改造了600多畝老化茶園,并幫助村民建立竹筍加工廠,為水坪村鋪平了一條以生態(tài)旅游增收的新路子。
(責任編輯 師皎)